加入我们 我是员工 English
 
首页 | 学习进行时 | 医院概况 | 党建领航 | 医疗服务 | 教育教学 | 科学研究 | 院务公开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
腿疼未必都是“老寒腿”

  张大爷两年前感到右腿发凉、麻木,行走一两站地后小腿肚子酸胀、疼痛,要停下来歇个脚、捶捶腿后再走;张大爷以为“人老腿先老”,犯了老寒腿,接连看了几家医院门诊,药吃了不少,经历过针灸与理疗,可是张大爷的腿疼不仅一点没有缓解,而且越来越厉害,现在连100米都走不了。随着天气寒冷, “老寒腿”症状愈加严重了,夜间睡觉时出现右脚麻木、疼痛,平躺时加重,坐起时疼痛减轻,常常需要抱膝抚足而不能入睡,痛苦不堪!来到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管外科就诊时,张大爷的右足皮肤已经发黑,被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该院血管外科为张大爷施行了“动脉球囊扩张加支架置入”微创手术,疏通了堵塞血管,术后张大爷即感觉到小腿明显“热乎”起来了,发凉、麻木、胀痛等症状消失,一周后康复出院。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管外科吴义生主任特别提醒老年朋友, 腿疼未必都是“老寒腿”;特别是到了冬天,都有为数不少的中老年人感觉腿部酸麻疼痛,往往自认为是腿部受凉引起“老寒腿”发作。腿部的问题并非是“老寒腿”,而可能是血管病的早期征兆。如果一味当“老寒腿”,会贻误治疗时机,甚至有截肢的危险。

  吴主任解释,人体的动脉好比一棵大树的根须,每时每刻都要把土壤中的养分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树木的全身,根繁才能叶茂。一旦根须断了,大树就会失去营养,树叶就会枯萎,树枝就会干枯。血在动脉中流动,将能量送至各组织器官。如果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动脉内壁上形成,随着斑块不断增大,管腔逐渐狭窄,管道通畅性受到影响,流向下肢的血流就会减少,狭窄到一定程度甚至完全堵塞时,供应下肢的血流不能满足需要,就会出现下肢缺血症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早期常表现为发凉、麻木、腿部肌肉痉挛(俗称“抽筋”),随后出现走走停停――间歇性跛行,严重时发生下肢疼痛――“静息痛”,晚期发生下肢缺血坏死,导致截肢。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生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糖尿病、吸烟、高血压和高血脂是下肢动脉疾病的四大杀手。糖尿病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发病比正常人增加3-5倍,而且,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病变往往比其他人严重得多;吸烟也可以造成动脉收缩,促使动脉狭窄,加速动脉硬化的形成,加重肢体缺血,吸烟也是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长期的高血压可引起血管损伤,容易形成斑块,造成狭窄;高血脂造成血液粘稠度增加,也容易发生血管狭窄,导致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人口老龄化的进展,本病的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据统计:7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为10%,40-70岁发病率为1%~2%。

  认识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后,即要做到尽早的预防与治疗,如果病变较早,通过降脂、降糖、控制血压等药物治疗,戒烟等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坚持运动锻炼等可以改善症状。如果病变较严重,已经出现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皮肤坏死等情况,就要尽快到正规专科医院进行诊治,根据具体病情做出治疗方案。治疗包括外科手术如自体或者人工血管架桥,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等等。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支架植入、血管腔内斑块切吸、导管灌注溶栓等一系列血管腔内技术已成为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流及首选,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等特点。

主办: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津ICP备05004084号-4 津教备0114E
地址: 天津市河西区平江道23号
电话: 022-88328832 邮编: 300211
技术支持:北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