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是一种以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短暂的、阵发性剧痛为特征的神经科慢性疾病,每年全世界发病率为4-13/10万,多见于40岁以上成年及老年人。由于长期发作,病人疼痛难忍可发生精神性格的改变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多数三叉神经痛的原因是神经在进入脑桥前数毫米的位置受到压迫所致,压迫的原因主要为血管,其它还有神经鞘瘤、脑膜瘤、表皮样囊肿、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压迫导致受压区域脱髓鞘改变造成了疼痛。但确切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
疼痛特征:发作无先兆,骤起骤停,呈电击样或刀割样,程度为中度到极重度,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2分钟,白天发作多于晚间,睡眠中罕见。通常为间歇性发作,间隔时间可达数月甚至数年,但随着病情进展,缓解期越来越短,直到每日多次发作。疼痛部位多数严格局限于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单侧发病多见,3支均可受累,2、3支最多。约半数患者可因触碰“扳机点”引起发作,扳机点多位于上唇、鼻翼、口角、门齿、上腭、颊粘膜等。神经系统检查很少阳性发现。诊断主要依靠病人主诉,其它手段包括CT、MRI、MRA等影像学方法。
三、治疗选择
1、药物治疗: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
2、封闭:常用无水乙醇封闭,操作简单,但疗效不能持久,很少超过一年。
3、三叉神经切断术:现已很少采用,可使切断的神经分布区感觉完全消失,2年后多数患者会复发。
4、经皮穿刺射频热凝术:适用于药物耐受,不宜手术治疗的病人。手术针对三叉神经半月节,无法根治疼痛,多数患者会复发。并发症可见面部麻木,感觉缺失,角膜感觉缺失,咀嚼肌轻瘫和动眼、滑车、展神经损伤以及无伤颈内动脉等。
5、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手术将膨胀扭曲的血管与三叉神经根分隔开来。对60-70%的病人有很好的疗效。并发症可见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听力下降等。脑干梗死、颅内血肿、脑水肿等严重并发症只占少数。复发的比例为6-47%。
6、伽玛刀反射外科治疗: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采用MRI 定位,可以清晰地显示三叉神经从脑干到半月节的走行,将三叉神经进入脑桥前2~4 mm 处定为靶点,文献报道的有效率一般高于90%。适合于原发性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以及药物治疗和其他方法治疗无效的三叉神经痛。止痛效果在1-90天内显效,鲜见面部感觉减退,不损伤其他颅神经,复发率较低。对于复发者第二次治疗仍然有效。三叉神经痛伽玛刀治疗,定位精确、有效率高、无创伤、术后无不良反应、并发症极少、无生命危险等优点,已成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机制尚不清楚。近期已有双靶点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的报告,对第1 次治疗无效和复发的病例进行伽玛刀再次治疗,业已取得很好的疗效。
四、伽玛刀治疗参数
图1、MR图像输入工作站,可以清楚地看到三叉神经。左侧:轴;右侧:冠。
图2、在轴、冠分别绘出三叉神经的轮廓。
图3、图示伽玛刀治疗的靶点,黄色线为50%等剂量线,绿色线为30%等剂量线,脑干位于安全范围内。
伽玛刀治疗定位MRI 伽玛刀治疗后78个月,肿瘤消失。
病例4:患者男性,67岁。肺癌脑转移。伽玛刀治疗
伽玛刀治疗定位MRI 伽玛刀治疗后63个月,肿瘤消失。
|